中国黄山风景名胜区 | 发布日期:2017-3-16 浏览:2947 | | |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、世界地质公园,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,与长江、长城、黄河同为中华壮丽山河和灿烂文化的杰出代表,被世人誉为“人间仙境”、“天下第一奇山”,素以奇松、怪石、云海、温泉、冬雪“五绝”著称于世。境内群峰竞秀,怪石林立,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,“莲花”、“光明顶”、“天都”三大主峰,海拔均逾1800米。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黄山,赞叹道:“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,登黄山天下无山,观止矣!”后人据此概括为“五岳归来不看山,黄山归来不看岳”。
地理位置
黄山在中国的位置
黄山雄踞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,山境南北长约40千米,东西宽约30千米,总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。其中,黄山风景区面积160.6平方千米,地跨东经118°01'—118°17',北纬30°01'—30°18',东起黄狮 ,西至小岭脚,北始二龙桥,南达汤口镇,分为温泉、云谷、玉屏、北海、松谷、钓桥、浮溪、洋湖、福固九个管理区。缓冲区面积490.9平方千米,以与景区相邻的五镇一场(黄山区汤口镇、谭家桥镇、三口镇、耿城镇、焦村镇和洋湖林场)的行政边界为界。
得名由来
黄山原名黟山,因峰岩青黑,遥望苍黛而得名。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,得道成仙。唐玄宗笃信道教,遂于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诏改黟山为黄山,黄山之名于是一直沿用至今。千余年来,黄山积淀了浓郁的黄帝文化,轩辕峰、炼丹峰、容成峰、浮丘峰、丹井、洗药溪、晒药台等景名都与黄帝有关。
地质地貌
黄山集八亿年地质史于一身,融峰林地貌、冰川遗迹于一体,兼有花岗岩造型石、花岗岩洞室、泉潭溪瀑等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景观。前山岩体节理稀疏,多球状风化,山体浑厚壮观;后山岩体节理稠密,多柱状风化,山体峻峭,形成了“前山雄伟、后山秀丽”的地貌特征。
生态环境
黄山生态系统稳定平衡,植物群落完整而垂直分布,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,是绿色植物荟萃之地,素有“华东植物宝库”和“天然植物园”之称。景区森林覆盖率为84.7%,植被覆盖率达93.0%,有高等植物222科827属1805种,有黄山松、黄山杜鹃、天女花、木莲、红豆杉、南方铁杉等珍稀植物,首次在黄山发现或以黄山命名的植物有28种。
黄山是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场所,有鱼类24种、两栖类21种、爬行类48种、鸟类176种、兽类54种。主要有红嘴相思鸟、棕噪鹛、白鹇、短尾猴、梅花鹿、野山羊、黑麂、苏门羚、云豹等珍禽异兽。
自然气候
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,山高谷深,气候呈垂直变化,局部地形对气候起主导作用,形成特殊的山区季风气候。山顶年均降水2369.3毫米,年均雨日180.6天,积雪日32.9天,雾日259天,大风118.7天,年均温7.9℃,夏季最高气温27℃,冬季最低气温-22℃,最长无雨期40天。景区林木茂密,溪瀑众多,大气质量常年保持Ⅰ级,空气PM2.5日均浓度5微克/立方米,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长年稳定在2万个/cm3 以上,有“天然氧吧”之称。
冬日白雪
夏日飞瀑
|